
再現中共黨史的隨州精彩篇章
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隨州花鼓藝術劇院推出原創大型隨州花鼓戲《烽火燎原》,用戲曲藝術的形式再現中共黨史的隨州篇章。該劇反映的是1927年蔣介石公開背叛革命后,隨縣共產黨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革命的武裝反對反革命武裝的不屈不撓、不怕犧牲的艱苦斗爭歷程。
李彩奇是這一斗爭歷程中的重要領導者。李彩奇(1889年--1928年),湖北隨州人。1925年2月考入湖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7月赴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1926年9月隨北伐軍返回武漢,隨即被派回隨縣組織工農運動。先后組織成立了縣農民協會、總工會、婦女協會、學生聯合會、兒童團等組織,主辦了“隨縣農民運動講習所”“工人糾察隊訓練班”,在隨縣掀起了工農運動的高潮。李彩奇回隨縣后與隨縣黨小組組長張紹書取得聯系,于1926年9月在隨縣南關成立了中共隨縣支部,李彩奇任書記。1927年2月,組織全縣工人舉行反英帝國主義罷工。4月組織發動全縣批斗土豪劣紳,隨縣成為全省工農運動開展的較好的縣市之一。“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后,黨的工作重心轉移農村。他深入到農村發展農村武裝、開創農村根據地。9月任中共隨縣縣委宣傳部長,11月任中國工農紅軍鄂北總隊隨縣獨立大隊黨代表,12月任中共隨縣縣委書記兼中國工農紅軍第九軍第二總隊黨代表、隨縣武裝斗爭總指揮部總指揮。1928年2月成立了吳山鎮農民革命委員會,建立了隨北蘇維埃政權。1928年7月指揮軍民反擊國民黨暫編第二軍李紀才部及隨棗(陽)地方團防局4000余人的“圍剿”,他堅守了吳山財神廟。1928年7月因叛徒出賣被捕,就義于吳山曹家灣。
李彩奇是帶著使命回到隨州的。上個世紀20年代,中國革命形勢如火如荼。隨州地區的革命與反革命力量處在劇烈的較量中。當時的隨州地區反革命勢力十分猖狂,窮苦百姓飽受國民黨反動派、土豪劣紳的剝削與欺凌,人民群眾處在水深火熱的痛苦之中。隨縣的革命斗爭需要黨的強有力的領導。1925年中國共產黨武昌地委書記陳潭秋決定派包括李彩奇在內的隨縣籍的7名中國共產黨黨員回隨縣發展黨組織。經過大量工作,中國共產黨隨縣黨小組于7月9日在縣城啟明化學工廠秘密成立,隨后中國共產黨隨縣小組得到了發展。1926年9月第一個中國共產黨隨縣支部委員會宣告成立,李彩奇擔任支部書記。在李彩奇的領導下,隨縣中國共產黨黨員得到了進一步壯大,1926年10月4日中國共產黨隨縣支部改為隨縣特別支部委員會、以李彩奇為書記,隸屬中共湖北區委。隨縣特別支部委員會重新組建了農民武裝——紅槍會。他們領導貧苦農民抗租抗捐,點燃了與地主剝削階級斗爭的星星之火,并于1927年在隨北吳山鎮發動了武裝暴動,暴動很快波及整個隨縣與周邊地區。吳山鎮武裝暴動雖然最終失敗,但是革命的火種——隨縣委員會成員卻保存了下來,并轉移至祝林,形成了更大的隨縣革命洪流。
在李彩奇身上充分體現了共產黨人的不畏強暴、敢于斗爭的堅定信念和堅強意志。李彩奇用自己30歲生命踐行了他的入黨誓言,其故事在隨州民間廣泛流傳。我們在吳山采風時還能聽到了這樣的山間民歌:
彩奇喲膽子大,
領頭喲打軍閥,
只要喲乾坤轉,
不怕喲把頭殺。
整個劇作以辛亥革命以來隨縣愛國青年在求學中對革命真理以及求救國救民道路的尋求為背景,以五四運動以來新文化運動、馬克思主義在隨縣傳播為紅色革命浪濤為起點。五四運動時期一批為追求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而積極探求救國救民真理隨州學子,在隨縣創辦了宣傳馬克思主義刊物——《覺劍》,以《覺劍》為驚天的號角喚起隨州大眾;他們還從將《新青年》等等進步書刊相繼秘密傳入隨縣,給奮斗中的人們帶來了全新的思想和思維方式,新思想、新文化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給古老的隨縣大地帶來了劃破夜暗的曙光,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在隨州的展開奠定了思想基礎。先進知識分子和進步青年在隨縣縣城西關創辦啟明化學工業社、勉工印務館等社會團體,這一在隨縣歷史上開天辟地的重大事件為在隨縣的共產主義組織成立奠定了組織基礎。這使堅貞不屈的李彩奇英雄形象得以進一步升華。
隨州是一塊紅色熱地、有無數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生活和戰斗過。近年來,我花鼓藝術劇院推出了《不下馬的將軍》《陳大姐闖關》《不忘初心》《中華兒女盡歡顏》《天使陽光》等等優秀文藝精品,它們既是共產黨人“牢記使命”的藝術展示,更是我們文藝工作者“不忘初心”的責任。在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我們又推出了劇作《烽火燎原》,展現出了隨州紅色斗爭史的精彩篇章,同時大量運用了吳山鎮的地方文化元素,如吳山景觀文化、吳山鐵山紅葉、吳山土特產、吳山傳說以及隨州民國時期的民歌、民間小調等等,對隨州地域文化也是很好的藝術展示。
隨州花鼓藝術劇院--何敬國